Main

2011年12月11日星期日

高通脹低失業率

香港在董生年代說要攪物流,資訊科技,數碼港,不過後來成為地產商的玩具,其實說真香港以前靠輕工業,重工業和電子錶那些產品創造財富, 是真正用生產去改善生活指數,那時的人找工作沒現在難,香港很多工廠,但後來80年代之後香港的工序漸漸北移, 香港的工業漸漸息微, 由製造業轉型做金融,服務,地產,一直到現在情況沒太大改善. 以往香港有很多實幹的人,有遠見, 慢慢很多香港人想賺快錢, 就去炒樓,炒股. 加上官商勾結, 小市民往往是經濟上的受害者, 經濟好的時候不能分享經濟成果, 反而經濟差還要被商人剝削, 加租加價. 生活是百上加斤,但看看這世界, 有那裡的國家不是官商勾結? 我相信沒官商勾結的國家可能是那些貧窮國家. 清官往往都是很貧, 所以做清廉官要比貪官還奸,才能懲治他們. 得民心的好官但沒話語權, 政策權, 是有心無力. 看到民不聊生,都不能幫助他們. 一些有商家背景的政治人物如果能和商界打好關係, 制定政策上會少很多阻力, 況且一個地方的經濟來源是由不同公司和組織生產力而成, 政府只是一個中間人角色, 當市場失去平衡時, 政府要適當地把它帶回正軌, 雖然貧富懸殊問題很嚴重, 但自由市場就是這樣, 從商家角度出發, 他們賺的錢要和其他人分, 他們一定不想, 而且要平衡分配, 就違反市場自己調動機制, 好像香港政府向市民派6千元, 其實是一個不好的例子, 因為勞動人口愈多, 能分配的很少, 6千可能對中產/高薪人士沒太大幫助, 但對基層起到一定作用, 不過能用這筆款項去改善一些醫療,教育制度好過派6千,小恩小惠的幫助對香港整體經濟發展沒幫助,反而會阻礙長遠發展目標. 另外今年5月所推出的最低工資政策又是政府一個敗筆之作,工資水平本來就要由自由市場分配,就業市場有很多不同工種,不同工種的需求不樣, 一些主流工作因為太多人, 但資源有限, 工資不高, 一些非主流但很專業的工作, 需求不多, 工資就變相提高, 市場供給的不多. 基本上不同年代都會創造新行業,也有舊行業式微. 所以工資上不能保證人人一樣, 如果人人一樣, 就變得財富不平衡, 賺多的就覺得自己工資比分薄, 賺少的他們就得到加薪, 這樣就是政府干預的結果, 但最低工資不會是好事. 只會令營商環境更困難, 增加成本, 減少利潤, 利潤減少就沒有漲工資的機會. 而且最低工資的惡果就是造成更多的失業率. 不過在高通脹的年代, 失業率會得到舒緩, 但變相得到的工資會減少, 表面看來全民就業, 但代價是高通脹. 資本和共產主義社會對經濟都有不同看法, 資本主義是自由市場, 共產是中央監管控制. 兩者其實不太好, 太自由市場會造成扭曲, 令貧富懸殊加劇, 太中央集權又阻礙自由發展. 因為當資源非常短缺時, 每人能分到的可能很少, 直接降低生活質素, 所以自由市場能製造更多財富, 更多財富能製造更多就業機會,間接改善生活質素. 所以香港現在處於高通脹時間, 貨幣貶值, 失業率低可能可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, 不過要吸引外資公司來香港投資都不容易, 歐美債台高築, 就算來香港投資可能都是收集資本去還債,不能創造製造新就業機會, 可能會造成更多社會動盪不安, 進一步減慢香港經濟復甦. 加上中國政府出口都受到歐美影響,明年經濟增長會介乎7-8%.而且中國地方借貸問題都很嚴重, 銀行都沒有足夠資金應付. 銀行融資出現問題,影響中小企借款, 民企國企都會受到波及. 所以香港政府都要和中國有緊密聯繫, 以應對歐美債務危機和作出政策. 有了經濟,一定離不開經濟, 要解決經濟問題, 就要從經濟根本入手. 希望香港新一屆領導班子能夠帶領香港走進繁榮經濟路,市民不要再天天上街遊行. 就算像西方國家那種激烈示威, 到最後就算政府改朝換代, 但問題仍然存在,市民不能只靠政府, 自己都要努力不懈. 只有上下齊心,就算百年,千年一遇的危機都能解決,無論是驚濤駭浪,還是更嚴峻的高峯都能一一衝破.

沒有留言: